中國時報 C1/台北焦點 2007/03/12
凡事獨立 沒有嬌氣 家長趨之若鶩 幼童軍人數 不減反增

【喬慧玲/台北報導】
  少子化時代,現代兒童不是被視為飼料雞就是獨立性不夠,參加童軍隊(團)的
兒童不僅凡事要自己來,不動手就沒有飯吃,還要日行一善,服務他人,一掃在家
中小皇帝小皇后的嬌氣,讓許多家長趨之若鶩,幼童軍人數不減反增。
  幼童軍年齡從8歲半至12歲,北市童軍會總幹事溫明正表示,國小學生因無課
業壓力,童軍隊(團)召募情況最理想。童軍活動精神是「做中學,學中做」,兒童
從中接受到生活教育、品格教育,培養獨立、服務、合作精神,都是獲得家長認同
的原因。
  現代社會講究功利的氣息也進入校園,許多大專院校的羅浮社(群)、童軍社因
召募不到成員關社,童軍「智仁勇」三達德精神甚至被認為「落伍」;溫明正反駁
,童軍精神其實是走在時代尖端,比如童軍團最早實施融合教育,針對身心障礙特
殊兒童成立「自強童軍」,和一般隊員是夥伴,一起活動,沒有排斥弱勢的問題,
特殊兒童更從活動中獲得自信,激發潛能。從童軍活動中學習技能。
  又如現在流行的探索活動,也是借鏡於童軍運動,童軍學習的各種技能,都在
攀岩、溯溪、高空垂降等探索中派上用場,且技高一籌。
  童軍依年齡分為5至8歲半的稚齡童軍,8歲半至12歲的幼童軍,12 歲至15歲童
子軍,15歲至18歲稱為行益(義)童軍,大專生是羅浮軍(群),北市目前的童軍人數
逾1萬人。
  溫明正說,可惜的是,很多幼童軍升上國中後因無法配合周六的訓練時間,離開
童軍隊(團),他認為與其多讀1個小時的書,還不如讓孩子到戶外活動,有正當休閒,
還有助培養良好品格,但這需要家長的觀念先轉變。
  配合時代需要,童軍隊(團)也漸打破校園框架,走向社區化發展,鼓勵社區家長
帶團,更有益親子互動,現已有獅子會童軍隊(團)、林森南路禮拜堂童軍隊(團)等。
北市童軍會昨日在市府舉行世界童軍百周年大會暨大檢閱活動,來自各縣市3200位童
軍不畏寒風細雨展現童軍精神,參加闖關挑戰攻佔技能和專科章考驗,氣氛熱絡。
**********括弧內的字為自行修改,非文章內容******************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ier6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